网站banner
网站公告列表

返回首页
中心简讯|教学园地|学生园地|学术空间|媒体评论|基地简报|基地期刊|东南亚数据库
中心图书馆|网络资源|走进东南亚|中国东南亚研究会|马来西亚研究所|国际关系学院主页|华侨博物院|E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  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 >> 走进东南亚 >> 华侨华人 >> 正文
  中国首个侨批文物馆:12万封侨批尽诉华侨记忆       ★★★ 【字体:
中国首个侨批文物馆:12万封侨批尽诉华侨记忆
作者: 李怡青    文章来源: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11-10  

2013年11月07日 11: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汕头11月7日电 (李怡青 陈启任 赖培漩)在广东汕头侨批文物馆里,印尼华侨陈君瑞书写的一个“难”字,道尽了近代华侨华人在海外打拼、思念家乡的心酸。

近日,记者探访了位于汕头的中国首个侨批文物馆,馆藏的12万封侨批,展现了华侨华人移民创业的心酸及情系故里、笃诚守信的精神。

“侨批”是华侨华人通过民间渠道及后来的金融邮政机构寄给家乡眷属的书信和汇款合称,广泛分布在福建、广东潮汕地区。侨批的特色在于银信合一,批封上大多注明了海外华侨汇款的金额。

侨批文物馆馆长林庆熙指着一个侨批介绍,一个在国外街边卖冰棒的女子,高龄母亲在家中无人赡养。虽然生活艰苦,但是她还想办法寄了一千万元的国币到家里面来。

据介绍,早年潮汕华侨为生活所迫,乘坐红头船下南洋,前往东南亚及其它国家。他们在外刻苦耐劳、奋斗拼搏,将来之不易的血汗钱托寄回家乡,赡养父母妻儿及家人。林庆熙表示,侨批书写的是华侨华人们对家乡的眷恋及贡献。

早年的侨批,都是通过民间渠道托寄回到国内,倚仗的是彼此之间的信赖。中国历史上经营时间最长的潮帮批局的后人魏壁光表示,侨批业始终把诚信作为立业之本。许多侨批派送员家境贫寒,生活艰难,每天要走近百华里的路,分送上百封侨批,而酬劳仅为两斤大米或一元国币,但未发生过侵吞批款或丢失侨批的现象。

林庆熙表示,一封封的侨批,都是一个个故事,也是华侨华人海外创业打拼,回报乡里的历史见证。11月8日,汕头将举行第五届粤东侨博会,届时海外潮籍侨胞也将看到华侨先辈对家乡的贡献。(完)

  • 上一条:福建同安黄氏家族三代在南洋的创业史

  • 下一条:笔墨功夫济世才 晚清侨商编纂商书造福海外华人
  • Copyright© 2013  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 站长:titicka
    厦门大学南安楼,电话:0592-2186414,传真:0592-2186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