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banner
网站公告列表

返回首页
中心简讯|教学园地|学生园地|学术空间|媒体评论|基地简报|基地期刊|东南亚数据库
中心图书馆|网络资源|走进东南亚|中国东南亚研究会|马来西亚研究所|国际关系学院主页|华侨博物院|E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  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 >> 走进东南亚 >> 科学技术 >> 正文
  [组图]新加坡:10年来最长月全蚀 3000人争赏“血月”       ★★★ 【字体:
新加坡:10年来最长月全蚀 3000人争赏“血月”
作者: 洪慧敏    文章来源: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06-16  

3000多名公众昨晚11时开始就聚集在科学馆等待欣赏难得的月全蚀全过程。(谢智扬摄)

10年来为时最长的月全蚀,以及罕见的“血月”(blood

moon)景观,今天凌晨出现在本地夜空中,3000多名公众昨晚11时就到科学馆去等待这难得的天文景观。

月蚀大约在凌晨2时30分开始,清晨6时消失,从3时25分到清晨5时期间出现月全蚀,这是月亮变得“脸红”起来。

本地上次出现月全蚀是在2001年1月9日。这次的月全蚀维持最久,约1小时40分钟,只稍逊于2000年7月16日维持1小时46分钟的月全蚀。

我们平日从地球上见到的一轮皓月,是月球反射日光产生的效果。在月全蚀出现时,月亮、地球和太阳形成一条直线,月球转入地球长长的阴影中,完全无法反射日光。月全蚀过程中,月亮会从银色、渐成橘色、再成红色。

在月食时,月亮之所以会“脸红”是因为地球大气层就像一个放大镜一样,可以把光线弯曲,太阳光折射到月亮表面时,红光的穿透力强,弯曲也比较多,所以视觉上皎月变成了红月,当月球走出地球影子,这种幽暗的古铜色就不明显了。

新加坡科学馆的高级科学教育员安德鲁米利亚说,一年平均出现两次月蚀,今年比较特别,因为今年的两次月全蚀都可在新加坡看到,不过12月的月全蚀因为地理位置的关系,新加坡看不到月全蚀的完整过程。

昨晚新加坡科学馆从晚上11时起,就让公众免费入馆。约3000名公众到达科学馆,

有的在草地上席地而坐准备观月,有的通过科学馆设立的望远镜遥望木星,有的聆听天文学家讲座以及观赏电影。

大学生许诗敏(20岁)与男友和弟弟许玮恩(10岁)第一次到科学馆观月蚀,她早在10时30分就抵达会场。对天文学有兴趣的许玮恩为了观月蚀,早前已睡午觉,养精蓄锐。

新加坡的夜空下一次可见到完整的月全蚀是2018年1月31日,2015年4月4日也有一次月全蚀,但月蚀刚开始时,可能会因月亮还未高挂空中而无法看到。

(编辑:魏晓亮 联合早报网)

  • 上一条:穴居时代来临?新加坡拟建地下科学城(图)

  • Copyright© 2013  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 站长:titicka
    厦门大学南安楼,电话:0592-2186414,传真:0592-2186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