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姓名 |
论文题目 |
刊物名称
刊物期别 |
备注 |
庄国土 |
东亚华商网络的发展趋势 |
当代亚太2006/1 |
|
庄国土 |
近30年的中国国际移民-以福州人为例 |
世界民族2006/3 |
|
庄国土 |
论晚清在南洋设领 |
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2006/5 |
|
庄国土 |
“Trends of Overseas Chinese Business Network in East Asia: As Mirrored from Overseas Chinese Investment in Mainland China since 1978” |
“Ritsumeikan
International
Affairs”
Vol.4, pp1-23,
(2006) |
日本发行 |
庄国土 |
Southeast Asian Research in China: A Historical
Review |
China and Malaysia in A Globalizing World: Bilateral Relations, Regional Imperatives and Domestic Challenges |
马来西亚发行 |
庄国土 |
(日文)东亚华商经贸网络与华人对中国大陆投资 |
(日本)西口清胜、夏刚编著《东亚共同体的构筑》 2006年8月 |
日文 |
庄国土 |
论中国海洋史上的两次发展机遇及丧失原因 |
南洋问题研究2006/1 |
|
庄国土 |
近20年福建长乐人移民美国动机和条件 |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6/1 |
|
庄国土 |
海外华资与厦门-兼谈《厦门志》关于华侨的记载,福建省地方志学会? |
“厦门市志”评论文集 2006 |
|
林 梅 |
马来西亚的印尼劳工问题 |
当代亚太2006/10 |
|
林 梅 |
A Study on Indonesian Migrant Workers in Malaysia |
China and Malaysia in A Globalizing World |
|
王勤 |
东盟五国公司的治理结构及其调整 |
经济管理2006/15 |
|
王勤 |
东盟区域一体化的发展及成员国间的双边关系 |
当代亚太2006/11 |
|
王勤 |
当代国际竞争力理论与评价体系综述 |
国外社会科学2006/6 |
|
王勤 |
全球化进程中的东南亚经济新格局 |
南洋问题研究2006/1 |
|
王勤 |
亚洲区域贸易自由化的兴起与中国策略 |
亚太经济2006/5 |
|
王勤 |
东盟五国产业结构的演变及其国际比较 |
东南亚研究2006/6 |
|
王勤 |
东盟经济形势的回顾与展望 |
亚太经济发展报告2006 |
|
王勤 |
2005-2006年东南亚经济的回顾与展望 |
东南亚纵横2006/2 |
|
聂德宁 |
吧城华人公馆档案文献及其研究现状 |
南洋问题研究2006/4 |
|
李金明 |
郑和下西洋迄今中国海洋文明的发展 |
苏世兰主编:《郑和下西洋的回顾与思考》 |
|
李金明 |
早期移居菲律宾的闽南华侨 |
周仪扬主编:《谱谍研究与华侨华人》 |
|
李金明 |
论明初的海禁与朝贡贸易 |
福建论坛2006/7 |
|
李金明 |
马六甲海峡与南海航道安全 |
南洋问题研究2006/3 |
|
李金明 |
十六世纪漳泉贸易港与日本的走私贸易 |
日本问题研究2006/4 |
|
沈红芳 |
The Building of the China-ASEAN Free Trade Area: A Case Study of the Philippine Perspectives, |
China Report Vol.42, No.3, 2006, by Sage Publications New Delhi/Thousand oaks/London,July-September. |
印度发行 |
沈红芳 |
Export Boost Philippine Economy
|
China Daily(理论版),2006/1/16 |
|
沈红芳 |
The Impacts of China’s WTO Entry on Southeast Asian Economic Growth and Development: Case Study on the Philippine Economy, |
in Emile Kok-Kheng Yeoh and Hou Kok Chung (eds) China and Malaysia in A Globalizing Word (Bilateral Relations, Regional Imperatives and Domestic Challenges), Published by Institute of China Studies, University of Malaya, 2006. |
马来西亚发行 |
沈红芳 |
Impact of China’s WTO Entry on the Philippine Economy,
|
Working paper Series, ICS working paper No. 2006-7, by Institute of China Studies, University of Malaya |
马来西亚发行 |
沈红芳 |
菲律宾修宪与反修宪运动探析
|
南洋问题研究2006/4 |
|
沈红芳 |
菲律宾华商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的作用刍议载 |
《中国和平发展与海外华侨华人讨论会论文集》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政研司2006年出版 |
|
吴崇伯 |
中国对东南亚投资研究 |
南洋问题研究2006/1 |
|
吴崇伯 |
印尼纺织服装业面临的挑战、对策与前景 |
东南亚研究2006/3 |
|
吴崇伯 |
CEPA框架下福建与香港经贸合作机遇与对策研究 |
厦门市委党校学报2006/6 |
|
吴崇伯 |
东盟国家应对纺织品“后配额时代”挑战的对策与进展分析 |
香港《印度尼西亚焦点》2006/1 |
|
吴崇伯 |
印尼新总统苏西诺“新政”分析评价 |
澳大利亚《汉声》学术月刊2006/6 |
|
吴崇伯 |
苏西诺总统振兴经济的新举措与面临的挑战 |
当代亚太2006/12 |
|
廖大珂 |
东南亚古史上的室利佛逝问题 |
古代东南亚历史与文化研究 2006 |
|
廖大珂 |
以港兴市-厦门市志有关海外交通历史的述评 |
厦门市志评论文集2006 |
|
廖大珂 |
从三宝垄华人编年史看伊斯兰教在印尼的早期传播 |
谱牒研究与华侨华人2006 |
|
廖大珂 |
评罗兹地图 |
总面积下西洋的回顾与思考2006 |
|
薛学了 |
论东南亚华人的可商议身份
及其国际联系 |
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2006/5 |
|
薛学了 |
区域化整合的文化型经济:
中国与东南亚变动关系中的
种族和资本因素 |
南洋问题研究2006/ 1 |
|
薛学了 |
马来西亚企业在中国的跨国活动、商业网络和企业发展(下) |
南洋问题研究2006/ 1 |
|
薛学了 |
游移于中国商机与当地制约之间:评东南亚华裔企业家与中国相关的自我定位 |
南洋问题研究2006/ 1 |
|
薛学了 |
《五国防御协议》组织:鲜为人知的东南亚地区安全组织 |
南洋资料译丛2006/2 |
|
薛学了 |
东盟地区论坛对亚太地区
安全的适用性 |
南洋资料译丛2006/2 |
|
薛学了 |
印度尼西亚贸易政策的
政治经济背景 |
南洋资料译丛2006/2 |
|
薛学了 |
泰国的贸易政策:实行双轨路线 |
南洋资料译丛2006/3 |
|
薛学了 |
马来西亚的贸易政策:
自由化过程、 |
南洋资料译丛2006/3 |
|
薛学了 |
中国大陆的投资浪潮:国有企业
和在东南亚的国外直接投资 |
南洋资料译丛2006/4 |
|
薛学了 |
新加坡的贸易政策:
优先考虑和选择 |
南洋资料译丛2006/4 |
|
薛学了 |
菲律宾的贸易政策:走审慎之路(上) |
南洋资料译丛2006/4 |
|
薛学了 |
南亚区域合作联盟与东盟的
经济关系:限制因素和有利因素 |
南洋问题研究2006/4 |
|
李一平 |
亚齐民族分离主义运动述评 |
世界历史2006/4 |
|
李一平 |
“当代东南亚政治与外交”学术研讨会综述 |
当代亚太2006/11 |
|
李一平 |
”Sino-Malaysian Diplomacy in the Post-Cold War Period:A Regional Analysis” |
Editors by Emile Kok-Kheng Yeoh &Hou Kok Chung,, China and Malaysia in A Globalizing World: Bilateral Relatiogs,Regional Imperatives and DomesticChallenges |
马来西亚发行 |
郭玉聪 |
中国留学移民的发展态势 |
世界民族2006/2 |
|
郭玉聪 |
日本华侨华人的人口动态 |
日本《海外事情》2006/4 |
|
郭玉聪 |
中日文化交流的使者 |
日本《爱知学院大学教养部学报》2006年8月54卷1号 |
|
郭玉聪 |
中国国际移民的新情势 |
日本《日本侨报》2006/5 |
|
郭玉聪 |
在日二世、三世华侨华人的中华文化志向研究 |
日本《爱知学院大学教养部学报》2006年8月54卷1号 |
|
郭玉聪 |
中国青年的国际迁移态势及其主要迁移原因 |
中国青年研究2006/5 |
|
刘晓民 |
东亚银行市场结构的变化 |
南洋资料译丛 2006/1 |
|
刘晓民 |
东盟区域外经济关系 |
南洋资料译丛 2006/1 |
|
刘晓民 |
日本占领下的马来亚共产党 |
南洋资料译丛 2006/1 |
|
刘晓民 |
阪神大地震与在日中国人社区 |
南洋资料译丛 2006/1 |
|
刘晓民 |
近几年来韩国经济的发展与中期展望 |
亚太经济2006/3 |
|
刘晓民 |
東南アジア華人企業対中投資の特徴と位置づけ |
国际金融(日本)2006/8 |
日文、第二作者 |
刘晓民 |
日本企业对越投资趋势 |
南洋资料译丛 2006/2 |
|
刘晓民 |
从大选看印尼的政治社会结构 |
南洋资料译丛 2006/2 |
|
刘晓民 |
旅日华侨婚姻观的变化(上) |
南洋资料译丛 2006/2 |
|
刘晓民 |
21世纪(2001-2005年)的
越南经济 |
菲律宾《世界日报》2006/9/3 |
|
刘晓民 |
东亚共同体的构筑与日本的战略 |
南洋资料译丛 2006/3 |
|
刘晓民 |
亚洲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国际收支动向 |
南洋资料译丛 2006/3 |
|
刘晓民 |
原油价格高涨下的东盟各国 |
南洋资料译丛 2006/3 |
|
刘晓民 |
非政府组织主导的农村地区的企业设立 |
南洋资料译丛 2006/3 |
|
刘晓民 |
旅日华侨婚姻观的变化(中) |
南洋资料译丛 2006/3 |
|
刘晓民 |
东盟的经济发展趋于减速 |
南洋资料译丛 2006/4 |
|
刘晓民 |
泰国的投资环境 |
南洋资料译丛 2006/4 |
|
刘晓民 |
旅日华侨婚姻观的变化(下) |
南洋资料译丛 2006/4 |
|
刘晓民 |
中国的新移民与人口普查 |
南洋资料译丛 2006/4 |
|
赵洪 |
India’s Changing Relations with ASEAN: From China’s Perspective
|
EAI Working Paper No. 133, Oct.2006 |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主办 |
赵洪 |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Malaysia’s Economic Development |
The Contemporary Southeast Asia, Vol.28, No2, 2006 |
新加坡东南亚研究院主办 |
赵洪
|
试析马来西亚伊斯兰金融业的发展 |
东南亚纵横2006/7 |
|
赵洪
|
东盟与东亚经济合作 |
亚太经济2006/4 |
|
赵洪
|
试论印度与东盟关系
|
国际问题研究2006/3 |
|
赵洪 |
冷战后印度与东盟关系的变化及其原因 |
国际论坛2006/2 |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国际政治)2006年第7期全文转载 |
赵洪
|
论东盟经济共同体 |
《南洋问题研究》2006/1 |
|
赵洪
|
India’s Economic Relations with ASEAN: Implications for China |
China and Malaysia in a Globalizing World, 2006 |
马来西亚发行 |
赵洪
|
东盟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与东亚经济合作 |
东南亚2006/2 |
|
皮军 |
越南经济中的中国“影像” |
国际商报
2006/10/10 |
|
施雪琴 |
东南亚华人民间信仰中的“郑和崇拜” |
八桂侨史2006/1 |
|
施雪琴 |
20世纪初期爪哇排华运动探析 |
南洋问题研究 |
|
王望波 |
东南亚华商对华投资分析 |
当代亚太2006/4 |
|
王望波 |
东南亚华人企业对中投资的特征与定位 |
日本《国际金融》2006/8 |
日 文 |
王望波 |
东南亚华商在中国引进外资中的地位与作用 |
《全球化下中国与东南亚经贸关系的历史、现状及其趋势》 2006/3 |
|
王望波 |
东南亚华商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 |
《全球化下中国与东南亚经贸关系的历史、现状及其趋势》,2006/3 |
|
张旭东 |
东亚金融危机后的缅甸华侨华人 |
当代亚太2006/2 |
|
张旭东 |
论1920年反对仰光大学条例缅甸学生罢课运动 |
《南洋问题研究》2006/2 |
|
张旭东 |
四分之一世纪以来中国学者对东南亚古史的研究 |
《古代东南亚历史与文化》 |
|
李毅 |
全球化下的中国与马来西亚 |
《南洋问题研究》2006/2 |
|
李毅 |
论RBV 与TCE在跨国组织合作研究中的 互补与综合 |
《外国经济与管理》2006/2 |
|
李毅 |
An Analysis of Recent Sino-Malaysian Trade Relations |
China and Malaysia in a globalizing World |
马来西亚发行 |
赵海立 |
世俗化抑或伊斯兰化:当代马来西亚政府选择合法性证明方式的困境 |
世界宗教研究2006/ 4 |
|
张长虹 |
泰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海外潮剧的中心 |
南洋问题研究2006/2 |
|
张长虹 |
试论泰华新文学在泰国文学格局中的地位 |
华文文学2006/3 |
|
冯立军 |
浅谈明清时期中国与琉球中医药交流 |
历史档案2007/1 |
|
王付兵 |
印尼苏加诺政府的华侨、华人政策及其影响 |
世界民族2006/1 |
|
沈燕清 |
吧城华人公馆档案之《户口簿》与《新客簿》述略 |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6/2 |
|
沈燕清 |
秘鲁华工交涉中的李鸿章 |
八桂侨刊2006/2 |
|
沈燕清 |
十九世纪末爪哇社会的反鸦片风潮及其实质研究 |
南洋问题研究2006/4 |
|
范宏伟 |
1967年缅甸“6.26”排华事件与缅华社会研究 |
东南亚学刊2006/2 |
台湾发行 |
范宏伟 |
缅甸中、印移民同化问题比较分析 |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6/1 |
|
范宏伟 |
缅甸华文教育的现状与前景 |
东南亚研究2006/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