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深入探讨华侨华人在世界政治上的重要作用、历史贡献与时代使命,厦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南洋研究院、厦门大学华侨华人研究中心与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期刊于2025年11月1-2日联合主办Chinese Diaspora and World Politics学术研讨会。本次研讨会以“华侨华人与世界政治”为主题,汇集了来自中国、美国、新加坡、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多国专家学者,围绕华侨华人与全球治理、华侨华人与中外关系、华侨华人的政治认同与跨国网络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

开幕式上,厦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南洋研究院院长高艳杰教授对莅临研讨会的专家学者表示欢迎。他指出,华人华侨作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重要纽带,正深刻影响着国际政治格局、经济流动与文化交流,其影响力已广泛延伸至外交、科技、经贸、教育等诸多领域。高艳杰教授强调,厦门大学凭借深厚的历史渊源与长期致力于华人华侨研究的学术传统,成为此次学术研讨的理想平台。他表示,希望本次研讨会能够激发新的思想火花、汇聚各方智慧,深入探讨华人华侨群体的多元特质、多重声音及其在全球舞台上的重要作用。

在主旨演讲环节中,美国丹佛大学约瑟夫·科贝尔国际关系学院终身教授、美中合作中心主任赵穗生以“中美战略竞争中的美国华人”为主题,从历史与现实两个层面深入剖析当代美国社会中对华裔、亚裔系统性歧视的缘起、发展、结构性特征及深远影响。赵穗生教授指出,当代美国“反华裔”种族主义的再度抬头,是中美关系由合作转向竞争的副产品,其根源在于美国政治的结构性焦虑。他强调,种族偏见不仅违背美国所倡导的平等价值,更严重损害美国自身国家利益,歧视行为削弱美国吸引全球人才的能力,破坏科研生态与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他进一步指出,面对挑战,华裔社群的政治自觉正在不断增强。近年来,反歧视运动、立法倡议与政治参与的增强,展现出美国华人群体在争取公民权与话语权方面的积极行动与集体觉醒。赵教授最后强调,要真正遏制种族歧视、维护美国的民主与创新活力,唯有推动中美关系走向理性、平等与可持续的发展轨道。










在为期两天的研讨会上,30多位专家学者围绕侨民的地缘政治角色与跨国能动性、侨务治理与跨国互动、侨民形象的政治建构,以及侨民数字化身份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与会者从理论前沿、实证研究与政策实践等维度分享最新研究成果,系统审视华人华侨与全球政治互动的多样路径与演变逻辑,共同展望未来合作方向。此次研讨进一步推动了华人华侨研究的跨学科交流对话,诸多新颖的观点在思想碰撞中不断涌现。

文字/付婉茹
图片/肖晓蔚、庄华
审核/张淼
终审/何丽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