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banner
网站公告列表

返回首页
中心简讯|教学园地|学生园地|学术空间|媒体评论|基地简报|基地期刊|东南亚数据库
中心图书馆|网络资源|走进东南亚|中国东南亚研究会|马来西亚研究所|国际关系学院主页|华侨博物院|E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  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 >> 中心简讯 >> 中心动态 >> 正文
  [组图]【讲座回顾】南洋问题与全球视野系列讲座第七十二讲:Barbara、Leonard|区域国别学视野下的通史重构与学术新探       ★★★ 【字体:
【讲座回顾】南洋问题与全球视野系列讲座第七十二讲:Barbara、Leonard|区域国别学视野下的通史重构与学术新探
作者:    文章来源: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5-04-24  


2025年4月21日下午,“南洋问题与全球视野系列”讲座第七十二讲在厦门大学南安楼301-3会议室举行。本次讲座特邀美国夏威夷大学马诺阿分校东南亚史荣休教授Barbara Andaya和Leonard Andaya担任主讲人,主题为“区域国别学视野下的通史重构与学术新探:以《马来西亚史(第四版)》为例”。两位教授都曾执教于马来亚大学、奥克兰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以及耶鲁—新加坡国立大学学院。Barbara Andaya教授专注于东南亚早期近代史研究,尤其关注性别议题及社会文化的历史演变。她于2000年荣获古根海姆奖,2005-2006年担任美国亚洲研究协会主席,2010年受邀出任新加坡国立大学莱佛士讲座讲授,2011-2012年担任该校陈振传基金讲座教授。Leonard Andaya教授专注于东南亚近代早期历史,尤其关注印度尼西亚与马来西亚。他于2011-2012年担任新加坡国立大学陈振传马来研究客座教授,2017-2018年出任新加坡国立大学尤索夫·伊萨卡社会科学客座教授。

厦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南洋研究院副教授刘计峰主持本场学术讲座,许可副教授担任与谈人。刘计峰老师对Barbara和Leonard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向与会师生和嘉宾介绍了两位教授的履历背景、主要研究方向和研究成果等。

在讲座的第一部分,Barbara教授介绍了他们撰写《马来西亚史》(第四版)的学术进程。首先,她强调史学研究应该坚持以“溯古释今”为思想基础,正是因为学术界对19世纪前马来西亚历史有所忽视,因此他们决心撰写一部更加翔实的《马来西亚史》。接着,她指出科技进步和马来西亚社会观念的变化促使他们将第四版《马来西亚史》的涵盖范围扩大至所有马来西亚人。此外,Barbara教授探讨了在撰写新一版史书的过程中所遇到的挑战:马来西亚社会中关于种族、身份和民族概念的辨析仍然模糊;地理和政治边界的差异增加了历史整合方面的困难;公众对社交媒体的参与丰富了历史研究群体的多样性。最后,她强调马来西亚史的研究在当前环境下最核心的议题是适用于所有族裔群体的认同问题。

在讲座的第二部分,Leonard教授指出在第四版《马来西亚史》中,通过运用“流动与变化”这一概念,将马来西亚所有族裔群体的认同统一和联系了起来,包括身份、环境、宗教影响、性别关系等,并以马来族社区为例论证了该概念。他认为,研究马来世界的历史演变有助于梳理和整合马来西亚人的身份认同。结合地理图例,Leonard教授强调发达的东西方国际海上贸易、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季风条件为马来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人文和自然滋养。接着,他通过分析马来文化的起源、考证马来民族身份的演变、探讨不同区域马来社区的族群差异以及论证马来文化向东南亚群岛海上国家的扩展路径,为听众梳理了马来文化“流动”与“变化”的特征。最后,Leonard教授以马来侨民对传播马来文化传统的贡献为例,深化了“全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的著书理念,并阐释了马来西亚史研究的可能方向及前景。

互动环节中,与谈人许可老师对Barbara和Leonard教授的发言进行了精彩点评,并基于海盗对马来文化的影响、身份认同概念的辨析以及如何面对西方化的冲击,向两位教授提出问题,两位教授予以深入解答,现场学术氛围浓厚。

最后,刘计峰老师代表学院向Barbara和Leonard教授表示感谢,本次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文字:杜若航

图片:王一竹

排版:刘心悦

审核:张淼、沈燕清

终审:何丽苹


  • 下一条:【讲座回顾】南强学术讲座:李安山教授|华侨的起源与发展及当代安保问题探讨——以非洲为例
  • Copyright© 2013  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 站长:titicka
    厦门大学南安楼,电话:0592-2186414,传真:0592-2186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