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2014)是印度尼西亚华族领袖、著名国务活动家、政论思想家萧玉灿先生诞辰百年的日子。由香港侨界社团联会香港城市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主办,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参与合办的纪念印尼华裔领袖萧玉灿先生百年诞辰研讨会于2014年11月22日下午在香港城市大学一号学术楼5号演讲厅成功举办。此次活动是印尼侨界在雅加达(3月)、北京纪念活动(10月)后的又一次大型纪念活动。来自印度尼西亚、澳洲、新加坡、北京、广州、厦门和香港的专家学者、侨界代表、原印度尼西亚共和大学的校友和萧玉灿先生的子女以及印度尼西亚驻港总领事Chalief Akbar先生等200余人参与了这一盛事。我院副院长施雪琴教授以及我院研究生Mina Murniasari, ArdhityaEduardYeremia, Basuk、赵琪锋同学也应邀参会。
会议组织者向嘉宾和与会人员赠送了纪念文集,以及由萧玉灿先生的公子萧忠仁博士撰写的、香港生活文化基金会赞助出版的《萧玉灿---印度尼西亚的忠诚建设者》一书。
会议开始,首先放映了由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和香港生活文化基金会联合制作的文献纪彔片(中文版)《印度尼西亚华族楷模--萧玉灿先生》,该片描述了萧玉灿一生经历的重大事件,使参会者在短短的20多分钟的事件里了解了萧玉灿先生的思想与历史贡献。而后,大会筹委会王钦贤主任,中国侨联副主席、港侨联会主席陈有庆先生,香港城市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主任卢铁荣教授和印度尼西亚驻港总领事Mr. Chalief Akba先生先后致辞,一直赞扬萧玉灿先生热爱印度尼西亚、主张民族平等、民族融合、民族团结的思想以及萧玉灿先生对印尼华人社会的卓越贡献。
在下午的研讨会中,共有7位学者做了大会发言。首先,来自澳洲的萧忠仁博士简要地回顾了父亲一生为之不懈奋斗的事业,特别是萧玉灿为争取印度尼西亚各民族与华族的平等权益与自然融合之道所提出的理念和思想,他进一步阐明萧玉灿为印度尼西亚独立建国和民族建设留下的宝贵遗产值得后代继承。新加坡的华裔学者廖建裕教授则以大量的史料为基础向与会者重点介绍了他『有关萧玉灿的印度尼西亚民族观与“华人部族”的一些反思』;来自北京的印度尼西亚文翻译家、萧玉灿「五个时代」「殊途同归」等著作的主要译者黄书海先生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为题重点阐述了萧先生为印度尼西亚民族独立解放和民主建设奋斗一生及其所创立的伟大思想的意义,特别回顾了他在中国印度尼西亚两国签订《中国和印度尼西亚关于双重国籍问题的条约》过程中的重大贡献与独特的作用;而香港的张泰泉先生以“我与《觉醒》”为题向人们详述了萧玉灿生前创办的唯一一本印度尼西亚的中文时政周刊。来自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的副院长施雪琴教授发表了“《觉醒周刊》关于印度尼西亚华人问题评述”一文。该文以1958年的社论为基础,探讨了萧玉灿关于解决印尼华人政治经济文化问题的思想,支出萧玉灿先生在印尼华人问题上的远见卓识与深远历史影响。雅加达《史记》杂志(Historia)总编辑邦尼‧特里亚那先生(Bonnie Triyana)在他的“萧玉灿的未来”主题发言中,热情畅想了萧玉灿思想的未来前景与影响。最后,印度尼西亚归侨,香港华侨华人研究中心主任许丕新先生作了题为〝萧玉灿思想及其现代意义〞的发言,在学习和了解了他从小就十分崇敬的“萧伯伯”的思想和印度尼西亚社会前后半个多世纪的伟大变化后,从内心发出了一句深深的感慨,他高度赞扬萧玉灿思想的价值,认为“在洞察研究华人的历史走向和历史命运上,他比起我们许多人的眼光早看60年”。
最后,大会筹委会副主任,香港生活文化基金会主任梁俊祥先生做了精彩的总结,为此次活动画上圆满的句号。晚上,香港侨界纪念萧玉灿先生百年诞辰筹委会在香港城市大学中餐厅设晚宴招待参会代表,代表们在欢快的印尼歌舞中热烈交谈。生活文化基金会主任梁俊祥先生还向有关机构赠送书籍《萧玉灿百年诞辰纪念文集》以及《萧玉灿---印度尼西亚的忠诚建设者》,并倡议继续加强对萧玉灿精神以及《觉醒周刊》的研究,得到与会代表的热烈回应。至此,印尼侨界纪念萧玉灿百年诞辰的系列活动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