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banner
网站公告列表

返回首页
中心简讯|教学园地|学生园地|学术空间|媒体评论|基地简报|基地期刊|东南亚数据库
中心图书馆|网络资源|走进东南亚|中国东南亚研究会|马来西亚研究所|国际关系学院主页|华侨博物院|E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  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 >> 中国东南亚研究会 >> 正文
  中国东南亚研究会第七届理事会工作报告       ★★★ 【字体:
中国东南亚研究会第七届理事会工作报告
作者: 李一平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03-01  


                      中国东南亚研究会第七届理事会工作报告



                         中国东南亚研究会秘书长李一平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会员:上午好!

我受中国东南亚研究会第七届理事会委托,谨就第七届理事会组成以来的工作情况、以及今后的设想向大会作如下报告:

一、关于第七届理事会期间中国东南亚研究会的工作

中国东南亚研究会第七届理事会,是2006年12月在广西南宁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上产生的。4年来,中国东南亚研究会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广泛开展了多层次、多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

举办学术研讨会,搭建学术交流的平台,是学术性社团和机构重要的功能之一。我会各团体会员单位在本届理事会各位会长、副会长领导下,科研与学术活动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4年来,我会和各团体会员单位举办国际性、双边和全国性学术研讨会40余次,其中以研究会名义举办和与其他单位合办的有:2007年4月19-23日,由我会与厦门大学马来西亚研究所和马来亚大学中国研究院在厦门大学共同主办了“中马关系与马来西亚华人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2008年5月25-27日,我会与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香港大学社会科学学院、英国曼彻斯特大学中国研究中心、美国北卡罗纳大学亚洲研究中心联合举办了“21世纪初中国与东南亚的互动——以缅甸为例”国际学术研讨会;2008年10月15日——18日,我会与贵州财经学院联合举办“环中国圈”国家区域合作国际学术研讨会;2009年7月17-18日,由我会与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东南亚研究所联合举办的“《剑桥东南亚史》评述与中国东南亚史研究”学术研讨会;2009年10月19-22日,我会与马来亚大学中国研究院、韩国全南大学世界韩商文化研究院、厦门大学苏氏研究中心等合办国际学术会议:“东亚区域整合:人口跨国迁移及其影响”;2010年8月我会协助“中国-东盟教育部长圆桌会议暨第三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在贵州省贵阳市的顺利主办;2010年11月12-13日我会资助北京大学东南亚学研究中心举办了“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六十周年”学术研讨会。此外,各团体会员单位出版了数十种著作,数百人次参与国际交流,例如2007年2月7日,新加坡驻厦门总领事馆助理访问我会;2007年8月7日,日本立命馆大学教授到我会座谈交流华侨华人及移民问题;2007年9月18日,马来西亚槟城韩江校友会一行30人访问我会;2008年3月10日-11日,日本大学经济学院对我会进行学术访问;2008年9月23-25日,马华公会会长黄家定、马来西亚高教部副部长何国忠率团访问我会;2009年10月26日,新加坡国务资政、前总理吴作栋来厦门大学访问,我会会长庄国土教授向其汇报情况并赠书;2009年12月12日,我会会长庄国土教授赴新加坡作题为:《中国新移民在东南亚的演变及特点》的演讲;2009年12月16-18日,菲律宾《世界日报》代表团一行来我会进行学术交流;2010年6月28-30日美国乔治敦大学David I. Steinburg教授访问我会;2010年7月19日东京大学副校长田中明彦教授率团来我会进行学术交流;2010年8月3日韩国汉阳大学中国研究所所长率团专访我会;2010年8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贾拉南国际问题研究院资深教授Ron Matthews教授访问我会;2010年9月法国社会科学院吉普鲁教授访问我会;2010年11月日本文部省东亚比较教育课题组访问我会。

其中,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在已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基础上,入选国家“985工程”三期期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并被列入国家“985工程”三期建设。

此外,中国东南亚研究会秘书处在我会副会长廖少廉教授的主持下,于2008年与日本京都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合作,在其电子学术期刊《Kyoto Review》(2008年专刊,http://kyotoreview.cseas.kyoto-u.ac.jp)推出介绍中国东南亚学者近年来研究东南亚国别、东南亚专题和书评的英文文章10余篇。

2.学会日常工作与会讯出版

在中国东南亚研究会的内部管理和日常工作中,我会严格按照民政部颁发的有关社团管理法规和研究会章程展开工作,组织机构健全,内部制度完善,运作程序规范,坚持非营利组织性质,不以赢利为目的。重大决策实行民主公开,均以理事会议或常务理事会会议(包括通讯会议)的方式表决通过,从而确保了中国东南亚研究会和我国的东南亚研究事业的不断发展。

在民政部和教育部等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中国东南亚研究会在学会领导及秘书处及北京会员的努力下,在2006-2010年按时按质按量完成民政部布置的各年度全国性社团年检报告、财务审计、法人变更及证书更换,并连续四年获得年检合格的成绩;2007年2月完成我会完成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清理评比达标表彰活动的工作;2007年6月我会完成民政部关于社会团体管理有关问题的工作;2008年2月我会完成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规范社会团体收费行为有关问题的工作;2008年5月我会完成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清理规范各类职业资格相关活动的工作;2009年10月我会完成了教育部社团办关于“5·12汶川地震”救灾统计和学习科学发展观情况的工作;2010年9月我会完成教育部社团办关于报送主管社会组织有关材料以及教育部所管理的社会团体开展“小金库”自查报告的工作,等等。与此同时,中国东南亚研究会还与作为挂靠单位的厦门大学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在政治与业务上接受上级主管单位教育部和挂靠单位厦门大学的指导和帮助,在办公经费和学术活动中得到厦门大学的支持。

此外,《中国东南亚研究会通讯》在我会副会长于向东教授、责任编辑王琛教授的努力下,坚持出版,迄今已出版94期。该刊在经费短缺、人手不足的情况下,为报道和协调中国的东南亚研究做出了贡献。

中国东南亚研究会遵循社团工作规律,始终强调社团组织大家办、坚持为会员、为社会服务和社团的生命在于活动的原则,使得中国东南亚研究会能不断发展,本届理事会成立以来,截至2010年12月,学会共发展新会员32名,现有会员已达600余人,表明我会的会员队伍有了新的发展。

二、关于今后工作的设想

1.继续举办专题性的学术研讨会。组织开展好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术活动,繁荣和推进学术研究,这是学会的重要职责。应结合东南亚问题的历史与现实,组织好跨学科、跨研究机构的多层次学术会议,以推动中国东南亚研究事业的发展。

2.加强与国外东南亚学界的联系,继续推介中国的东南亚研究的最新成果。在已有基础上,进一步与国外的相关机构合作,发表由中国各大学和研究机构学者撰写的、代表中国东南亚研究最新成果和进展的系列英文文章。

3.加强与国内相关学术社团的联系,扩大中国东南亚研究会的影响和推动我会服务于国家和社会。为此,我会首先将与察哈尔学会合作,在学术研讨、政策咨询、出版物合作和国际问题知识的普及等方面迈出坚实的步伐。

4.继续出版《会讯》,并落实和加强对《会讯》出版经费的支持,确保所有会员能够定期收到《会讯》;同时完善和加强中国东南亚研究会网上资讯的建设与发布工作。

在1999年南湖会议初步协商后达成的南方七个研究机构每年各出1000元资助出版会讯基本能够落实,但随着出版印刷成本的不断上升,会讯的出版经费仍感困难,希望新一届理事会在这方面继续努力,开辟经费来源。同时,我们也希望各位会员能及时缴纳会费,这是每一位会员应尽的义务。

5.中国东南亚研究会网上资讯现挂在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主页上,今后将定期发表有关研究会的通知、会议信息、研究动态、出版信息和《研究会会讯》等动态性内容,希望本会会员和会员所在单位能协助提供相关资讯。

各位代表,由中国东南亚研究会和云南大学共同主办的中国东南亚研究会第八届年会暨东南亚地区研究学术研讨会今天在云南昆明顺利召开,我们感谢云南大学的支持、云南从事东南亚研究的各兄弟单位、尤其是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和刘稚院长、李晨阳所长以及会员们付出的辛勤努力。我们还要感谢察哈尔学会以及和平与发展研究中心的大力支持与帮助。

我们期待着在新一届理事会的领导下,团结一心,共同努力,为我国的东南亚研究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



  • 上一条:中国东南亚研究会简介

  • 下一条:中国东南亚研究会第八届理事会组成人员名单
  • Copyright© 2013  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 站长:titicka
    厦门大学南安楼,电话:0592-2186414,传真:0592-2186414